鏡像心理

【真實個案分享】鏡像心理


這一次要跟大家分享的個案跟心理學裡的鏡像心理有關。


早前有一位女生來找亦梵師傅幫忙,想要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問題。


在諮詢過程中,我們發現,她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人物角色抱有很多怨言。例如,她埋怨自己的家人對自己不夠好,覺得家人不肯給予更多,甚至乎提及到家人要求她提供很多家用,令她生活壓力很大、精神緊張。

同時她認為朋友來到她身邊,是別有用心、帶有企圖,想要佔便宜。她更向師傅申訴男朋友常常刻意傷害她。


 

然而,經仔細溝通後,師傅發現這一切也是由事主的潛意識所吸引,發現事主跟身邊所有人的相處也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認為對方應該給予自己更多,同時也認為對方對自己有企圖,甚至會傷害自己。


 

其實,這些情況均是由心理學裡的鏡像心理所引致,情況就等如身邊每一個人物角色也是照著自己的一面鏡子。一個人在一天的生活裡有無數的說話、動作、經歷,而事主卻只留意到對方的某一些表現,例如對方對自己差、想佔自己便宜、想傷害自己,但嚴重忽略對方為自己付出、疼愛自己、關懷自己的一面。


 

重點在於吸引力法則,一個怎樣的人就會留意些什麼。當你自身有某一種傾向,你自然會特別留意別人的某一些動作。比如說,一個有戴手鏈習慣的人,會特別容易留意到別人的手鏈;一個有化妝習慣的人,會特別容易留意到別人的妝容;一個有打招呼習慣的人,會特別容易留意到別人有沒有打招呼,如此類推……


 

正正就是因為自身有如此的傾向,所以才會特別留意此等方向的人事物。所以,在這個個案裡,師傅發現事主自己其實是極度害怕付出、害怕受到傷害,而正正就是這一種害怕的心理,令她的目光完全投放在這些事情中,繼而忽略掉父母養育自己、男朋友疼愛自己及朋友關懷自己等事情,以致自己終日活在惶恐及怨恨之中。


找到問題核心後,師傅便為事主進行催眠治療。治療期間,師傅引領事主再次進入與不同人物角色相處的時光,引導她以客觀角度再次感受事情,令她明白到自己一直以來也在鑽牛角尖,使自己虛耗不少光陰去猜度別人是否對自己別有用心。經過治療後,事主終究恍然大悟,明白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其實沒有單一的絕對,也明白到正正因為自己的過去、自己的害怕、自己的念頭,一直在吸引這一切的傷害。


因此,我們可以了解到,我們身邊的所有人物也有如一面鏡子一樣,反映出我們內心的思想及行為。

所以,每當我們想要埋怨別人時,不妨停一停,先自我檢視一下,自己曾經或現在有否做過同樣的事情?而這些令我們有情緒的人物,往往便是我們潛意識希望給予我們的重要提醒!

 

看完這個個案分享,你有找到了自己在照什麼鏡子嗎?

有什麼感受或啟發的話歡迎大家留言或私信我們分享你的想法💪🏻

有時間的話,我們也會繼續將我們所遇到的真實個案分享給大家,讓大家多了解我們的工作以及所見所聞😇請大家多多支持🙏🏻

 

照片來自互聯網